股票高杠杆资本分配 二战德国党卫军38个师:各师师徽标志,番号及编制简介(上篇)

发布日期:2024-09-24 23:05    点击次数:151


股票高杠杆资本分配 二战德国党卫军38个师:各师师徽标志,番号及编制简介(上篇)

特别说明:股票高杠杆资本分配

本文旨在还原二战历史,纯属军事历史科普文章。世人有目共睹,二战德国党卫军这个罪恶累累的法西斯组织,对全人类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

武装党卫军起源

1933年,正在接受检阅的“柏林大本营警卫队”

1933年1月30日,阿道夫成为德国总理,3月17日他亲自下令组建“柏林大本营警卫队(Stabswache Berlin)”,专职负责他的人身安全和官邸警卫。这支仅有120人的“警卫队”交由泽普·迪特里希负责,与希姆莱指挥的“护卫队”共同担负起保卫新总理人身安全的职责。

1933年11月9日,在“啤酒馆暴动”十周年的纪念仪式上,希姆莱与迪特里希一起率领这支已扩编达800余人的警卫部队向阿道夫个人宣誓效忠,由此刻开始,这支“柏林大本营警卫队”正式更名为“党卫军第一元首警卫旗队”(Leibstandarte-SS Adolf Hitler 简写SS-LSSAH)

这支部队,是所有武装党卫军的前身,是武装党卫军正式成军前的第一支部队,这支部队几经改编,于1943年10月成为了大名鼎鼎的“武装党卫军第一装甲师”。

武装党卫军各师师徽采用盾形标志,盾章缺口所在位置代表不同兵种。盾章左上角缺口表示装甲掷弹兵师,右上角缺口表示装甲师,中间缺口表示山地师或骑兵师,无缺口表示武装师。

至二战结束前,武装党卫军共组建了38个师(不含已制定番号却未组建成功的部队),这38个师番号如下:

第1“元首警卫旗队”装甲师

发展沿革

1942年7月,党卫队“元首警卫旗队”师完成组建。

1942年11月,改建为武装党卫军第1“元首警卫旗队”装甲掷弹兵师。

1943年10月,改建为武装党卫军第1“元首警卫旗队”装甲师。

部队编制

第1、第2装甲掷弹兵团

第1装甲兵团、第1装甲炮兵团

第1装甲侦察兵营、第1防空营、第1反坦克营、第1突击炮营、第1装甲轻步营、第1火箭炮营、第1通信营、第1工兵营、第1后勤营。

第1战地警察连、第1战地救护连。

部队员额

1942年7月,该师编制人数为10796人。

1944年6月,该师编制人数为19691人。

1944年12月,该师编制人数为22000余人。

部队结局

1945年4月13日,苏军占领维也纳,该师撤往奥地利的Mariazell 地区。5月8日,该师根据德军司令部最后的命令,在破坏了所有装备后向西线美军投降。

第2“帝国”装甲师

发展沿革

1939年10月,党卫军特别机动部队完成组建。

1940年,改建为党卫队“德意志”师。

1941年1月28日,更名为党卫队“帝国”师。

1942年,改建为武装党卫军“帝国”装甲掷弹兵师。

1943年10月,改建为武装党卫军第2“帝国”装甲师。

部队编制

第3、第4装甲掷弹兵团

第4装甲兵团、第2装甲兵团、第2装甲炮兵团。

第2装甲侦察营、第2防空营、第2反坦克营、第2突击炮营、第2火箭炮营、第2装甲轻步营、第2通信营、第2工兵营、第2后勤营。

第2战地警察连、第2战地救护连。

部队员额

1941年6月,该师编制人数为19021人。

1944年6月,该师编制人数为20184人。

部队结局

1945年4月,该师在德雷斯顿、布拉格、维也纳对苏军节节抵抗后一路西撤。5月8日,该师根据德军司令部最后的命令,在破坏了所有装备后向西线美军投降。

第3“骷髅”装甲师

发展沿革

1939年10月,由第1、2、3 武装党卫队“骷髅”团组建为党卫军“骷髅”师。

1942年5月,改建为武装党卫军“骷髅”装甲掷弹兵师。

1943年10月,改建为武装党卫军第3“骷髅”装甲师。

部队编制

第5、第6装甲掷弹兵团

第3装甲兵团、第3装甲炮兵团

第3装甲侦察兵营、第3防空营、第3反坦克营、第3突击炮营、第3火箭炮营、第3装甲轻步营、第3通信营、第3工兵营、第3后勤营。

第3战地警察连、第3战地救护连、“丹麦”外籍部队。

部队员额

1941年6月,该师编制人数为18754人。

部队结局

该师于1945年5月9日向西线美军投降,但作为战俘被美军移交给了苏军,其中大部分人员在二战之后的审判中被处决。

第4“警察”装甲掷弹兵师

发展沿革

1939年10月,组建党卫队警察师,15803名警察成为了该师的首批成员。但此时该师并不属于党卫军序列而是属于国防军,番号第300步兵师。

1942年2月,国防军第300步兵师(党卫队警察师)划入武装党卫军战斗序列,编为武装党卫军警察师。

1943年,东线战场上,武装党卫军警察师改建为武装党卫军第4“警察”装甲掷弹兵师。

部队编制

第7、第8装甲掷弹兵团

第4装甲炮兵团

第4装甲兵营、第4装甲轻步营、第4装甲侦察兵营、第4防空营、第4通信营、第4工兵营,第4后勤营。

部队员额

1941年6月,该师编制人数为17347人。

部队结局

1945年1月21日,该师撤回德国,随后驻防但泽地区抵挡苏军,陷入“但泽-哥滕哈芬”包围圈,突围作战中全师伤亡惨重。残部经海路撤退,最后通过柏林越过易北河向美军投降。

第五“维京”装甲师

发展沿革

1940年12月,由挪威、瑞典、丹麦、芬兰等国家的日耳曼人,以志愿兵的形式加入部队,日耳曼尼亚师完成组建。

1941年1月,日耳曼尼亚师改称党卫队“维京师”。

1943年10月,党卫队“维京师”改建为武装党卫军第5“维京”装甲师。

部队编制

第9、第10山地掷弹兵团

第5装甲兵团、第5装甲炮兵团

第5山地侦察兵营、第5防空营、第5反坦克营、第5突击炮营、第5火箭炮营、第5装甲轻步营、第5通信营、第5工兵营、第5后勤营。

第5战地警察连、第5战地救护连。

部队员额

1941年6月,该师编制人数为19377人。

部队结局

1944年12月,该师从华沙撤退至匈牙利布达佩斯,为被围困在布达佩斯的45000名德军解围,遭遇失败。1945年5月,该师突围无望,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向苏军投降。

第六“北方”山地师

发展沿革

1941年2月,驻防挪威的第6、第7、第9党卫军“骷髅旗队”和其它一些单位组成了党卫队“北方”战斗群。

1942年6月,改建升格为党卫队“北方”山地师。

1942年9月,更名为武装党卫军第六“北方”山地师。

部队编制

第11、第12山地掷弹兵团。

第6山地炮兵团、第9机械化步兵团。

第6机械化步兵营、第6 山地反坦克营、第6山地侦察营、第6摩托化通讯营、第6防空营、第6突击炮营、第6山地装甲轻步营、第6山地工兵营、第6山地后勤营、挪威志愿兵滑雪步兵营。

第6战地警察连、第6战地救护连。

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出台 对有色金属行业影响几何?

市场成交量为3711.17万手,成交额为2.71万亿元。

部队员额

1941年6月,该师(党卫队“北方”战斗群)编制为10573人。

部队结局

1945年4月初,该师在德国比丁根一带被美军击溃,残部逃至巴伐利亚后向美军投降。

第七“欧根亲王”山地师

发展沿革

1942年初,在班塔特成立了党卫队护卫武装(SS-Selbstschutz),另外编有4个营的准军事武装“家园卫队”(Heimwher),这个军事组织被德国人命名为“欧根亲王”。

1942年3月1日,改建为武装党卫军志愿山地师,兵员全为巴尔干地区的泛德意志人。

1942年4月1日,更名为武装党卫军第七“欧根亲王”志愿山地师。

部队编制

第13、第14山地掷弹兵团、第7山地炮兵团。

第7山地侦察兵营、第7突击炮营、第7山地装甲轻步营、第7防空营、第7自行车营、第7通信营、第7山地工兵营、第7地质营、第7山地后勤营。

第7救护连、第7兽医连、第7修理连。

部队员额

1942年4月,该师编制人数为21500余人。

部队结局

1945年5月,该师在斯洛文尼亚的切里向游击队投降,但仍有数百名不愿投降的官兵在斯洛文尼亚的毕斯垂卡继续与当地游击队交火,直至最后被苏军和游击队消灭。

第八“弗洛里安·盖依”骑兵师

发展沿革

1939年9月15日,德军抽调250名党卫队“骷髅”队员(ST)成立了一支党卫队“骷髅”骑兵连。这支部队在德国侵占波兰后被分散于波兰多地维持治安。

1940年5月21日,这支部队已扩编到3300人。

1941年2月25日,再次扩编后改建为党卫队第1、第2骑兵团,总兵力达到10个连。

1941年9月1日,两团合编为党卫队骑兵旅。

1942年6月21日,升格为武装党卫军第8骑兵师。

1944年3月12日 ,被正式命名为武装党卫军第八“弗洛里安·盖依”骑兵师。

部队编制

第15、16、17骑兵团

第8摩托化炮兵团

第8装甲侦察兵营、第8反坦克营、第8突击炮营、第8防空营、第8通信营、第8野战补充营、第8工兵营、第8后勤营。

部队员额

1942年10月26日统计,尚未改建的武装党卫军第8骑兵师全师兵力为:军官161人、军士677人、士兵5471人,共计6309人。其中80%是从巴尔干各国招募的日耳曼人志愿兵。

部队结局

1945年2月,该师在匈牙利布达佩斯被苏军消灭,极少数突围出来的幸存者被编入武装党卫军第37“吕佐”骑兵师继续作战,5月8日在奥地利向美军投降。

第九“霍亨斯陶芬”装甲师

发展沿革

1943年2月,武装党卫军第九装甲掷弹兵师完成组建,该师一半以上兵员均为18岁左右的孩子。

1943年5月,改建为武装党卫军第九“霍亨斯陶芬”装甲师。

部队编制

第19、第20装甲掷弹兵团

第9装甲兵团、第9装甲炮兵团

第9装甲侦察兵营、第9反坦克营、第9突击炮营、第9防空营、第9装甲轻步营、第9通信营、第9工兵营、第9后勤营。

第9战地警察连、第9救护连。

部队员额

1943年2月,该师编制人数为16000余人。

部队结局

1945年3月3日,该师被用铁路运送到匈牙利,隶属第6装甲集团军。随后在“春醒”战役中损失惨重,一路向西撤退至奥地利。1945年5月初,该师在奥地利施泰尔地区向美军投降。

第十“福隆德斯伯格”装甲师

发展沿革

1943年2月,武装党卫军第十装甲掷弹兵师完成组建。该师与第九装甲掷弹兵师是同一时间开始组建,并先后改建为装甲师的部队。

1943年10月,改建为武装党卫军第十“福隆德斯伯格”装甲师。

部队编制

第21、第22装甲掷弹兵团

第10装甲兵团、第10装甲炮兵团、第10摩托化步兵团。

第10装甲侦察兵营、第10反坦克营、第10突击炮营、第10防空营、第10装甲轻步营、第10火箭炮营、第10通信营、第10工兵营、第10修理营、第10后勤营。

第10战地警察连、第10救护连。

部队员额

1943年11月,该师编制人数为19313人。

1944年6月,该师编制人数为13552人。

1944年11月,该师编制人数为15542人。

部队结局

1945年3月,该师撤回德国进行休整并准备反击。4月19日,在斯普林贝格被苏军包围。4月22日至25日,一部成功向西突围后向美军投降,另一部于5月6日放弃突围向苏军投降。

第十一“北欧”志愿装甲掷弹兵师

发展沿革

1943年2月,由斯堪的纳维亚人和外籍日耳曼人组建完成武装党卫军日尔曼志愿师。

1943年4月,该师改建为武装党卫军第十一“日尔曼”装甲掷弹兵师。

1943年7月,该师改称武装党卫军第十一“北欧”装甲掷弹兵志愿师。

1943年10月,该师再次更名,番号为武装党卫军第十一“北欧”志愿装甲掷弹兵师。

部队编制

第23、第24装甲掷弹兵团

第11装甲兵团、第11装甲炮兵团

第11装甲侦察兵营、第11防空营、第11装甲轻步营、第11反坦克营、第11突击炮营、第11火箭炮营、第11通信营、第11工兵营、第11后勤营。

第11惩戒连、第11战地警察连、第11救护连。

部队员额

1943年11月,该师编制人数为11393人。

1944年6月,该师编制人数为11749人。

1944年11月,该师编制人数为9000人。

部队结局

1945年4月16日,该师接到了他们在战争中的最后一道命令:进入柏林的东部防线抵抗苏军攻入柏林。

战至4月27日,防线被苏军突破,该师大部被歼,残部600余人退入国会大厦作垂死挣扎。5月1日,苏军消灭了国会大厦里的最后一个抵抗者。武装党卫军第十一“北欧”志愿装甲掷弹兵师就此灰飞烟灭。

第十二“元首青年团”装甲师

发展沿革

1943年初,兵员早已匮乏的党卫军开始筹建其第十二个师,士兵平均年龄不到18岁,该师因此绰号“奶瓶师”。

1943年6月,武装党卫军第十二装甲掷弹兵师组建完成。10月,该师改建为武装党卫军第十二“元首青年团”装甲师。

部队编制

第25、第26装甲掷弹兵团

第12装甲团、第12装甲炮兵团

第12摩托车营、第12装甲侦察兵营、第12防空营、第12装甲轻步营、第12反坦克营、第12突击炮营、第12火箭炮营、第12工兵营、第12通信营、第12后勤营。

部队员额

1943年6月,该师编制人数为20540人。

部队结局

1945年3月,该师向奥地利撤退。3月13日,从维也纳以西穿过奥登伯格和希尔登伯格最后抵达了林茨。

5月8日全师越过恩斯的分界线进入受降区向美军投降。为了荣誉和自尊,他们拒绝美军要他们把白旗挂在车辆上的要求。

第十三“圣刀”山地步兵师

发展沿革

1943年2月20日,由15000名波斯尼亚志愿兵组建的武装党卫军克罗地亚志愿山地步兵师在法国里昂正式成立。

1943年10月,改建为武装党卫军第十三“圣刀”志愿山地师。

部队编制

第27、第28装甲掷弹兵团

第13装甲侦察兵营、第13防空营、第13装甲轻步营、第13反坦克营、第13突击炮营、第13火箭炮营、第13通信营、第13工兵营、第13后勤营。

部队员额

1944年2月,该师编制人数为20000余人。

至1944年9月20日,该师只剩下346名军官、1950名军士和11967名士兵,总计14263人。

缺编人员并非全是战斗伤亡,约3000余名士兵在这半年间开了小差,甚至是携武器投奔游击队。

部队结局

这是武装党卫军中最最奇葩的一个师,据克罗地亚抵抗组织统计,从1944年10月16日到23日,一共有881把步枪、22挺机枪、104把手枪和15把冲锋枪被该师官兵从萨格勒布偷出送给了游击队。

1945年3月,“圣刀”师渡过穆尔河退到德国境内。因该师官兵的士气低落到已不能在前线作战,因此被扔到后方开挖战壕。

1945年5月5日,该师被解散,全师官兵分三路向德国西部狂奔。5月7日,“圣刀”师残部逃到格拉斯堡附近的“乌什拉阵地”向美军投降。

“圣刀”师作为一支武装党卫军部队,几乎没有进行过一次像样的作战行动,但在开小差方面却非常积极,其中一些人成为了南斯拉夫游击队员。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股票高杠杆资本分配,联系删除。

发布于:天津市




Powered by 股票杠杆炒股平台_杠杆炒股app_网上开户证券公司排名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

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相关资讯